古文欣賞: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

2011110910:00
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,夜。解衣欲睡,月色入戶,欣然起行,念無與為樂者,遂至承天寺,尋張懷民。懷民亦未寢,相與步於中庭。
庭中如積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橫,蓋竹柏影也。
何夜無月,何處無竹柏?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!」


個人賞析:

人生中總有不順遂之時,蘇軾亦如是。

文章起始,時間點在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。這也同時是在烏台詩案爆發之後。

烏台,也就是御史台。其內遍植柏樹,上有烏鴉,因此得名。
而烏台詩案,發生於元豐二年。東坡於此政治生涯幾乎顛覆,幾至死亡。
爾後改謫黃州團練副使。亦即今日的湖北省。
一個虛名無實,不能簽書公事的職務。

夜晚,準備就寢之際,卻見皎潔月光流入室內。
如此美好景色自然要出外走走觀賞。
古代不像今日夜晚生活五光十色、遍布霓虹。
這也算是古人夜晚唯一的娛樂了。

但良辰美景自己一人欣賞也太過無趣,於是也就動身前晚尋找好友懷民。
在承天寺的中庭觀覽著。
那中庭於月色下呈現何種景色呢?
蘇在此形容庭中如積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橫,蓋竹柏影也。
月光透過竹子柏樹的稀疏光影所呈現出來的有如水中水草的樣子。

最後蘇寫到其實何處沒有月色?何處沒有竹柏?
但是欠缺的是如同蘇與懷民這兩人的心情。
什麼樣的心情呢?明澈無慮的心。

整篇古文僅以三個字「亦未寢」描繪出蘇自己與朋友的心有同感、彼此的默契。
於末段寫出己身的心境,豁達開朗。外寫朋友相知之情,內寫寂靜恬達。
文章雖淡,卻包含著悠然自得之感。

而忙碌中的你我整日忙碌於工作之中,憂慮於人際關係的事情之上,
即使自然美景雖然時常存在,但又何嘗留意欣賞過?